登录 | 注册 | 帮助

lxbfYeaa  DExWtSbs  1  保安  金永才 
2022“中国非遗年度人物”揭晓
2023/5/12 10:48:01  光明日报

悠悠流淌的运河滋养了两岸因水而聚、因河而兴的劳动人民,也滋润了天津这片沃土。5月10日,2022“中国非遗年度人物”揭晓仪式在天津武清举行。10位2022“中国非遗年度人物”分别是彝族服饰省级代表性传承人丁兰英,蒙医药(蒙医正骨疗法)自治区级代表性传承人乌日根桑格,黑茶制作技艺(六堡茶制作技艺)自治区级代表性传承人石濡菲,玛纳斯自治区级代表性传承人江努日·图日干巴依,川剧国家级代表性传承人沈铁梅,皮影戏(华阴老腔)国家级代表性传承人张喜民,灯彩(秦淮灯彩)国家级代表性传承人陈柏华,中国丝绸博物馆名誉馆长赵丰,北京师范大学社会学院人类学民俗学系主任、教授萧放,杨柳青木版年画国家级代表性传承人霍庆有。王昶等20人被推选为2022“中国非遗年度提名人物”。

在下午举行的平行分论坛上,来自政府、研究机构、传播平台的专家学者和非遗传承人共聚一堂,聚焦京津冀协同发展视域下运河文化的保护传承及利用,共商运河发展,共话运河未来。

微博执行总编辑薄红恺:利用平台优势 运河文化传播拥有无限可能

论坛现场,微博执行总编辑薄红恺以生动案例分享了微博在运河文化传播方面所拥有的无限可能。他介绍,2022年,微博与北京市文物局发起了《了不起的运河》《运河集结令》等活动,短时间内话题阅读量突破1.4亿,并登上微博热搜。各大官微也纷纷发起话题,诸多媒体开通微博帐号发布内容,从小切口记录千年运河的流淌新传奇,让网友真切地感受到大运河的时代价值。

薄红恺表示,微博上涵盖了文化、旅游、美食、娱乐等接近40个垂直领域,覆盖6亿多人群,众多KOL和网络名人等也在各个领域分享他们的知识和观点,为微博增加了更加专业和理性的讨论氛围,为运河文化和非遗的发展和传播增光添彩。

薄红恺认为,在充分利用平台优势方面,微博为传播精品非遗内容提供了新动力,众多非遗活动通过微博频上热搜,让广大网友足不出户享受非遗盛宴。“新技术正在为文化赋能,文化也在让新技术增值,”薄红恺介绍,2022年,微博上线了数字藏品功能,通过鼓励微博优质内容创作者加入数字藏品生态,从而延伸流量价值,以数字形态助力优秀非遗作品和运河文化在社交媒体上传播。

与此同时,大运河文化的传播发展离不开良好的网络生态。据薄红恺介绍,2012年,微博率先在全行业领先制定了《微博社区公约》并不断完善,引导用户治理;2017年,微博建立了由社区评审团和专家委员会、志愿者组成的三级共治模式,进一步引导用户行为;2022年,微博率先推出IP属地显示功能,使得发布不实信息的行为大幅减少......一系列治理举措不仅是微博社会责任的体现,更让涉及运河与非遗的相关讨论变得更加积极、正向、理性和科学。

“未来,微博将继续发挥社交媒体的平台优势,让更多网友感受到文化遗产焕发的时代风采,”薄红恺如是说。(张诗奇)

北京史地民俗学会理事、北京大运河文化研究会会员任德永:保护好大运河是我们共同的责任

“元明清三朝定都北京之后,南方的物资向北而来,京杭大运河不仅作为文学艺术戏曲之路沟通了南北,更成为中外文明互鉴之路。”会上,北京史地民俗学会理事、北京大运河文化研究会会员任德永表示,清代天津人王维珍走到通州时,写下了“一枝塔影认通州”,人们普遍认为,其“塔影”就是倒映在京杭大运河的河面上。

任德永提到,在世界文化遗产名单里面,北京地区文化遗产的主要精华都在通惠河上。“坚持古为今用,就要深入挖掘以大运河为核心的历史文化资源,”任德永表示,随着大运河文化带的建设,今年,城市副中心已经做好准备向文旅部申请大运河5A景区建设。

北京大运河文化研究会自2018年成立后,对保护好、传承好、利用好大运河文化以及通州区如何深入挖掘大运河为核心的历史文化资源等进行研究,在加强大运河遗产保护利用的基础工作上,真正做到了溯其源、寻其踪、遍其行、索其引、查其精、通其变、知其事、究其因。作为北京大运河文化研究会会员,任德永表示,“运河是历史留给我们的财富,保护好运河是我们运河沿线共同的责任。”(杨亚楠)

杨柳青木板年画国家级代表性传承人霍庆友:讲传承 还需要多走走运河两岸的人间

非遗传承开花结果,沿着大运河传播到各地,河水也成为杨柳青木板年画绘制的独特原料。依托运河里的矿物质,杨柳青木板年画析出独特的色彩,采用木版套印和手工彩绘相结合的方法,“既有版画的刀刻韵味,又有绘画的笔触色调,形成了鲜明活泼、喜气吉祥、故事感强的独特艺术风格。”活动现场,杨柳青木板年画国家级代表性传承人霍庆友讲述了杨柳青木板年画与运河文化的数百年渊源。

“年画和大运河是分不开的”,霍庆友讲道,以前,很多原料如纸张、工具刷、树棕等,都要从南方经运河运来,从河边抬上来后需用秤称重,再拎回家继续加工绘制。“在我老家,几乎家家都会做年画。”据霍庆友介绍,目前,杨柳青有300多个作坊,它带动了周边地区有36村,6000多人从事杨柳青木板年画,形成了一个大的产业链。运河不仅把年画搞起来了,也把装裱产业带动起来了,刻板技术也随之发展,沿岸的人们依托年画产业而生息。

除了带动周边经济的发展,杨柳青木板年画也体现了运河岸边生活的“人间趣味”。霍庆友介绍道,木板年画中“鱼”是常见的题材。“抱鲤鱼的大胖小子”,“大鲤鱼通过大运河”,人们通过各式各样的创作,将对生活富裕的美好期待赋予年画中。 “讲传承,还需要多走走运河两岸的人间。”霍庆友说道。运河源远流长,杨柳青木版年画随之流向四方,既把人们的美好期待带向了祖国大地,也把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传播开来。(赵艳艳 刘晗旭)

天津市武清区大运河指挥部综合协调组副组长蒋士友:努力把大运河武清段建设成魅力武清的亮丽名片

天津市武清区大运河指挥部综合协调组副组长蒋士友在现场表示,大运河是流动的文化,是正在书写的历史,也是连接京津冀的重要纽带。武清区作为天津市推动京津冀协同发展的桥头堡和排头兵,高度重视大运河文化保护,成立了专项工作指挥部,统筹推进大运河保护传承利用各项工作,既强化了文化遗产的保护传承,开展生态环境保护修复,又高标准地推进北运河河段的旅游通航及大运河两岸的绿化提升,增设主题景观和文化设施,创建福运武清,打造大运河文化保护带、生态旅游发展带、乡村振兴示范带,努力把大运河武清段建设成为展示千年运河,魅力武清的亮丽名片。

据蒋士友介绍,在大运河的保护传承方面,武清区强化文化遗产保护传承,具体做了两项工作,第一是加强文化遗产系统的保护,加快推进大运河沿线重要遗址遗迹的挖掘,高标准推进了十字仓遗址保护挖掘和考古研学节点的建设;其二是增加文化遗产的传承活力,开展大运河文脉的整理,形成了文献级的书籍《武清运河历史文化丛书》,包括运用新技术设立的书香运河文献平台,打造特色鲜明、类型丰富的武清大运河专题博物馆展厅。

“东风好借力,正是扬帆时。”蒋士友表示,武清力求在大运河保护利用传承的新征程上谋求新的作为,将努力把大运河武清段建设成为展示千年运河魅力武清的亮丽名片。(赵艳艳)



关于我们 | 联系我们
三百六十行劳务网  三百六十行工匠网  三百六十行经理人网
Copyright 2017 杭州钨锋数谷科技有限公司 All Rights Reserved 电话:0571-86995329 邮箱:service400@360laowu.com 微信号:cn360hr
浙ICP备17042565号-2  浙公网安备 33011802001650号